在過去的十年中,受益于數字技術的發展,用戶體驗成為顯學,這股風潮也席卷了培訓與人才發展領域。之前,面對新世代的工作者,市場上對員工學習體驗的討論熱度較高,但企業對于領導者的學習體驗感卻缺乏探究。因此,我們在過去的幾屆調研中,針對領導者如何評價其組織的發展計劃進行了研究,并從中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在上屆與本屆的調研中,全球均僅有約1/4(23%與26%)的領導者,評價所在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領導力發展項目,這一結果也影響了領導者學以致用的比例。加之在后疫情時代,面對企業對人員發展與培訓領域的預算縮減,脫崗培訓時間減少,對業培一體及為業務賦能等要求提高的情況下,企業對人力資源相關部門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本文將就此進行深度的討論,以期能為企業提供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領導者期待更加個性化與貼近實務的發展
如下圖所示,從調研數據中可以發現,雖然中國領導者對于「面對面的培訓課程和研討會」仍有不小的期待(41%),但其余多數排名靠前的發展方式都更加集中在內外部的輔導(外部輔導/教練72%,上級主管輔導47%,正式導師31%,內部輔導30%)以及發展性任務指派上(51%)。這些都顯示了領導者對于發展方式的期待不僅是更個性化,也更希望能與業務能更好地結合!
然而遺憾的是,在上述如「內部輔導(如非上級主管的輔導)、外部輔導/教練、正式的導師項目」等發展方法上,僅有不到1/4的中國領導者認為所在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方案與體驗。這可能是由于外部專家具備專業,但無法完全貼近業務,或大部分的內部領導者、導師或教練雖然懂業務,但卻缺乏專業輔導能力所導致。
領導者期待的發展方式

領導者需要領導力診斷及反饋
正確的領導力診斷與反饋是發展的源頭,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這些領域的表現不佳。領導者期待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發展,首先就要先對領導力的現狀及長短板有正確的評估,才能更好地聚焦發展重點,做出有效的發展計劃。調研數據也顯示,相較于低質量的評鑒與診斷反饋,若企業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評鑒與診斷反饋,領導者在領導力發展活動后應用所學比例差異將高達20%。
但可惜的是,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僅有21%的中國領導者認為「診斷領導力優勢和發展需求的評鑒」有其必要性。這可能是來自于對國內領導者對自我評價較高,或是企業所提供的領導力評鑒與診斷反饋質量不高有關——僅24%的領導者認為企業所提供的領導力評鑒與診斷反饋是高質量的。因此,在發展時不認為評鑒對自己有所助益,這也容易使得個人發展無法精確地展開,并導致后段的發展未必在正軌上,甚為可惜。
自主學習及社交互動尚有待提升
面對商業社會的快速變遷,數字技術的飛躍進步,培訓預算的縮減,以及脫崗培訓時間的減少,未來發展資源持續往在線傾斜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目前多數企業都開始更多地采用線上培訓,或是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培訓方式來實現人員發展。然而,從調研數據中可以看到,自主學習或社交學習的方式在領導者心目中都排名靠后,并且在學習偏好方式中,偏好獨自進行線上學習的領導者的比例也僅約19%。這一結果可能是由于自主學習的孤獨感高,海量資訊不易鎖定,社交學習可能缺乏良好的設計,加之互動的伙伴可能良莠不齊而導致投入產出比有限等原因導致。
因此,若企業未來期待學員能夠更多地進行自主學習,以及通過社交互動來提升學習成效,進而為企業在培訓發展上降本增效,那么在上述這些領域中就還需要多加著力,方能成事。
領導者的學習偏好

行動聚焦
如何打造優質的發展體驗?
針對以上這些發現,我們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
打造企業教練文化
在領導者培養的過程中,上級主管、教練或導師的輔導始終是人才發展最重要的助力,擁有多少優質的教練與導師幾乎就決定了一個組織人才培養的速度。因此,提升領導者的教練技術與能力,并鼓勵他們承擔教練與導師的角色,將是提升學習體驗與發展成效的最佳路徑。當然,在打造內部人才庫時,善用外部教練的參與,也是有助于領導者打開視野,加速成長的好方法。
-
構建真一體化的評鑒與培訓機制
企業針對不同崗位多半都有勝任力模型,也會有相應的評鑒與發展機制。但在觀察與實際的咨詢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多數企業在這三者之間由于應用多家供應商,因此也使得底層邏輯并未拉通,經常出現「少林派」的模型、「武當派」的測評,后續連接的是「崆峒派」的拼裝發展這一現象,這也導致在評鑒與發展結合時無法有效對標,建立企業的統一語言,讓領導者感到測訓一體的價值等弊端。因此,建議企業能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真一體化」的評鑒與培訓機制。讓「測·學·練·考·用」這幾個環節除了能形成閉環外,還能前后串聯,以便在測評后進行發展時能有的放矢、激發動機,并做到千人千面、學以致用的效果。
-
塑造自我學習與發展的生態環境
在塑造自我學習與發展的生態環境時,建議同時考量五個維度以確保學習體驗,包括:
1. 提供優質的發展元素,包括理論扎實、專業性高、實用性強、貼近時代且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2. 重視學習體驗與交付,包括生動有趣、形式新穎、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 充足的學習支持,包括及時的技術與答疑支持、精心設計的社群環境以及針對HR及內部專家的賦能支持以利企業內化等。
4. 良好的學習運營與成效評估,包括進度提醒、跟蹤、報告與數據分析、成就與獎勵機制等。
5. 善用技術與平臺功能,包括擁有好的平臺與界面設計、系統集成與數據保護措施等。
最后,在數據中我們也能看到那些能夠提供優質發展體驗的組織,不僅能有助于員工發展,提升人才密度,這些組織被認可為最佳雇主的可能性也是其他組織的 1.4倍。對內能提升員工敬業度與推薦度,對外也能增強雇主品牌價值,包括關注度、美譽度與吸引度等。一箭三雕,何樂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