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習發展從業者,那么一定對「在線訓練營」這五個字不太陌生。疫情的推波助瀾讓這種學習方式一夕成為熱門,越來越多企業將其采用作為人才發展的標配。所以,無論你是要內部自己設計訓練營,還是想要通過外采的方式引入這一做法,了解一場有效領導力訓練營的設計關鍵,將更好地協助你少走彎路、辨偽存真。
先分享一個案例:這是一家國內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為管控疫情風險,他們無法進行線下集訓,轉戰線上的同時,他們仍希望可以確保培訓成效。于是DDI為其設計了一套以領導力訓練營為核心的在線學習旅程(可見下圖),協助該公司持續加速人才發展的步伐。
在這段為期一個月的領導力培訓旅程中,我們整合了豐富的在線學習元素,讓學員雖然無法身臨其境,但仍然可以獲得多元的沉浸式學習體驗。
最終,該項目收獲了100%的學習完成率、100%的作業打卡率,以及近乎滿分的學習滿意度。這樣的成果絕非孤例,疫情以來,我們已經在多家不同行業的客戶身上復制過類似的成功。
累積充分的實踐經驗后我們發現,所有成功的領導力訓練營背后都有四個要素的身影,分別是學習輸入(Learning)、應用產出(Output)、輔導反饋(Coaching)和激發動力(Kindle)。正是這四個要素鎖定了(L·O·C·K)學習的成效和體驗。下面,我們一一拆解。
1. Learning 內容輸入: 內容為王、化整為零
無論是企業線下培訓還是在線訓練營,只要是學習,內容為王一定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所謂好內容,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接地氣,學習內容應該要可以滿足學員當下或未來的工作需求,不然內容再好也失去意義;
二是有干貨,學習內容不能只有道理,要有可以讓學員在學習后立刻用起來的方法、技巧或工具,所謂所學即所用,這樣才能落地。
在設計訓練營時,我們往往會制作或采買一些在線學習的內容資源,那么這兩條標準尤其要關注。
不過在領導力訓練營的設計中,光有「內容為王」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對內容進行重構和組織,來符合學員「在線」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客戶案例中,我們就把DDI英躍在線學習課程,拆分為每天20-30分鐘左右的學習模塊,作為每日的學習任務下發給學員。這樣能夠讓學員能夠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減輕壓力,同時增加學習內容觸點,保證學習吸收效果。
2. Output 應用輸出: 刻意練習,加速改變
傳統在線學習的一大弊端,就是有輸入沒輸出,即便學員有學,也極有可能在學習后的工作常規中被消磨打回原型。DDI英躍「情景模擬」的功能,就是為了讓學員在模擬環境中可以練習所學。但領導力訓練營中的應用輸出,則要更進一步:直接玩真的。
此外,我們會布置「現實任務」來推動學員的刻意練習。比如以最熱門的「影響力」課程來舉例,當學員通過「學習輸入」完成全部內容學習后,我們會要求學員鎖定一個真實的他需要發揮影響力的工作場景,去運用課程中所掌握的方法與技巧,并記錄過程作為作業回傳。完成現實任務通常需要3-4天時,雖然表面看只有短短幾天實戰,但做與不做,是天壤之別。
3. Coaching 輔導反饋: 輔導答疑,掃除障礙
有了高質量的輸入和輸出,也并非萬事俱備。在實踐當中我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學員學習越認真,問題就越多,這里的問題是指他心中會浮現出來的疑問和挑戰。因為隨著深入學習和實踐,很多以前「他不知道他不知道」的問題會顯現出來,而若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成為他行為改變的絆腳石。
所以在領導力培訓訓練營中,我們會通過在線的答疑輔導環節,如作業點評,回答問題,借助專業符文支持實際的執行等協助學員掃除這些障礙。
4. Kindle 激發動力 :點燃意愿,激發動力
輸入、輸出和輔導,在學習層面形成了一套完成的閉環,但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樂哀愁,有時還很忙,因此隨著在線學習周期的拉長,學員的學習意愿也會有所波動。這就是為何在訓練營中,我們需要通過運營的設計來持續激發學員的學習意愿,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
至此,我們為你梳理了成功訓練營的設計關鍵,希望 L·O·C·K 這四大元素能夠作為一套行之有效的框架,協助你在設計或采買訓練營方案的過程中做出明智的判斷。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