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DDI受邀參加培訓雜志「2024 AI技術應用與創新發展論壇」,DDI數字化產品研發總經理孫祺發表了《人工智能時代,領導力發展新范式》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了AI將如何影響和改變學習與發展行業,以下為演講實錄。
DDI自2017年成立中國數字研發中心以來,已推出了英躍?、Talent Dynamics等十余款數字化產品與解決方案,服務了超過 60 萬的中國管理者的領導力發展。
在這么多年的深耕之后,我們越來越篤信,在學習與發展這個領域,數字化這件事情要想成功,除了技術本身,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我們的知識體系是否可評估、可衡量。為什么這樣講?因為如果我們的數據只停留在學員的登錄時間、學習時長這些簡單的運營數據,那必然無法獲得深刻的洞察,也違反了數字化的本質。
DDI理解的數字化,不僅是學習形式的數字化,更要能夠通過數字產生有價值的洞察,無論是對于發展管理者,還是對于解決業務問題。舉例來講,企業對于管理者的要求一般有三大領域:業務、團隊、人際。要想知道一個管理者能不能帶團隊,就會綜合評估他的輔導、授權、激勵與保留人才等能力,而如何評估能力,就要再細化到行為。
只有顆粒度精細以及可評估的知識體系,我們才能夠在這樣的一個地基上去創建整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獲得基于行為的數據報告,從而更精準地去識人和育人。
這張圖是我們認為未來的兩到三年里,在學習與發展端應用 AI 實踐的一個主流結構。底層是技術,應用層是數字人,通過扮演不同行業的專家角色,服務于人類的交流或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學習發展領域,數字人目前有三種角色:Tutor(助教)、Coach(教練)、Mentor(導師)。Tutor可以提供個性化的答疑解惑、作業批改等,Coach和Mentor則更聚焦于特定的技能提升和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認為,AI Coach和AI Mentor是更有潛力和應用價值的,因為它的應用場景是實踐增強,能夠補足目前教學活動中極大缺失的一部分。據艾瑞咨詢調研顯示,企業培訓的學習轉化率不足20%。造成這一現象最主要的挑戰就是,教學有余,實踐不足。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勤加練習。傳統培訓中,教學中有小組練習,教學后有書面作業,但因為資源有限,這些練習都次數有限,逐一反饋也非常耗費人力。但是AI出現之后,催生了智能化角色扮演產品,不再需要太多人力去做現場跟進,甚至都不用占用太多課堂時間,學員可以自己在空余時間在線上完成,而HR也可以通過智能產品的數據后臺,來查閱和分析學員的行為記錄。
以DDI的智能陪練為例,學員可以在不同的管理場景里進行人機對話。智能陪練會全程陪伴并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反饋。而他們的行為表現,也會被后臺程序如實記錄和評估,HR可以查看他們的學習情況。智能陪練既可以應用于項目前的能力評估,也可以用于項目中的實戰訓練,以及項目后的持續訓練和追蹤評估。
俗話說,一線是最好的課堂。模擬練習再擬真,始終是模擬。那么,在學員培訓后,有沒有辦法,將培訓的輔助作用延續至工作中呢?
這是DDI正在研發的領導力AI教練,能夠在真實的工作中,幫助管理者解決挑戰。通過一個有框架邏輯性的分析,來開拓解決問題和原因分析的思路,以及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做法。只有經過專業領域知識體系訓練過的AI模型,才能滿足特定行業、特定企業的需求。這也是為什么我一開始就講,知識體系是最寶貴的資源和根基。
2024年,我們見證了人工智能應用的爆發式增長,這股浪潮正在深刻地重塑我們每個人的學習和工作方式,顛覆傳統領導力發展中長期實踐指導的資源瓶頸和效果瓶頸。
未來,可能每個人都有專屬的AI Coach,我們即將見證也正親身參與一次企業領導力發展范式的轉變。DDI期待能夠陪伴各位一起迎接人工智能新時代的挑戰,把握新技術新時代帶來的機遇。
AI智能陪練,基于DDI領導力顧問生成式對話算法,提供學員沉浸式的真人互動對話練習,實時且精準的反饋,以及可證實效果的數據。讓你的學員們開口說、用得出、反復練!立即體驗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