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產動畫崛起,一部「哪吒」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斗爭精神埋進了我們心里,而去年年底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雄獅少年」更是將小人物的奮斗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平凡人的奮斗故事總是那么感人。未必人人都是雄獅少年,但誰的心中還不曾住過一頭雄獅呢?
「雄獅少年」的主人公阿娟是一個性格懦弱,家庭貧困的留守兒童。年少時看過的舞獅畫面在他心里埋下了種子。多年后他偶遇到了同名的天才舞獅少女。少女舞獅的矯健身姿喚起了他對舞獅的渴望。從少女手中接過獅頭的那一刻,他便義無反顧地摒除萬難、堅定地開始了自己的舞獅之路。羸弱的少年在那一刻開始了蛻變。
「雄獅少年」之所以能夠打動大部分人,是因為阿娟在諸多逆境和不利條件之下,仍奮力邁出那一步的沖勁。我們都曾有過「少年」的沖勁和干勁,只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遺落。
不是所有人在體驗逆境的過程中,都能保有這份「少年感」,去不顧一切地將夢想付諸行動。而有時恰是這份不那么理智的「少年感」,決定著我們有沒有創造奇跡的可能。「哪吒」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如此,「雄獅少年」也是如此。這份「少年感」決定了我們是懷揣夢想勇敢前行,還是放棄夢想接受現實;平庸還是不凡。
誰不曾壯志凌云地在生活或工作上立下過很多Flag,「我要考研!」、「我要學沖浪!」,想象著自己成功上岸名校、在巨浪上馳騁,但大部分人想法的最終結局都和一摞考研參考書和昂貴的沖浪板一樣束之高閣。「口嗨」式的上進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這背后是沖勁和干勁的疲軟。能將心中所想付諸行動,你就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將心中所想付諸行動;不是所有人的行動都能堅持到底。
片中阿娟在天臺上苦練基本功的畫面是全篇燃點之一,父親病重的壓力、城中打工的疲憊、被排擠至「下下鋪」的委屈、沒有同行人的寂寞都沒有打敗這個消瘦的少年,墻上的記號和自制的鍛煉器械見證了阿娟日復一日的苦練。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實力的增長正是來源于苦練基本功。舞獅的基本功恰似我們的日常工作,而每日重復的基礎工作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基本功。自作聰明的人只看到表面的枯燥,抱怨著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真有智慧的人靠重復的工作,錘煉自己的心性和實力。
不是所有人都能將行動堅持到底;不是所有堅持到底的人都守著微光等到了機會。
片中阿娟的父親因為意外成為植物人,養家的重擔落到了這個未滿20的少年身上。盡管殘酷的現實足以將他的夢想擊碎,他依舊沒有停止過舞動。那縷名為等待的微光讓他最終在舞獅賽中大放異彩。
對一個初入職場正在堅持苦練基本功的人來說,迷茫是在所難免的。尤其是當自己還沒找到施展的天地時,人總是特別容易懷疑自己的堅持是否正確。而這恰是考驗苦練是否在帶給你實力的同時,也帶給了你耐心與定力的時刻。耐心地堅守是對機會最好的迎接。
過去的國產動畫都取材于中國神話,主角大部分都是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影片的結局也總是如有神助的大勝利。「我命由我不由天」確實感染著影院里的每一個人,但走出影院,心中不免有些悵然若失,片中主角如此完美強大,而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如何「我命由我」?
這次雄獅少年的現實主義題材向我們揭示了沒有buff加成的小人物如何逆轉自己的命運。主角團翻山越嶺尋找的舞獅高人原來就藏在小小的咸魚鋪之后,曾經風光無限,受人追捧的咸魚強竟是一個「妻管嚴」。片中多次出現咸魚強在舞獅三人團前被妻子「教訓」的畫面,讓觀眾會心一笑的同時更是讓人感受到了人物的真實和魅力。
在團隊合作中,掩飾自己的不足,表現出過于「完美」的人設,并不會增加信任,反而會讓團隊成員間產生隔閡,筑起高墻。不止是咸魚強,主角團中沒有一人是看似完美的形象。瘦弱的阿娟,略帶痞氣的阿貓,胖胖憨憨的阿狗。這群知根知底的伙伴彼此坦然相待,真誠地接納著彼此的優勢和不足。這份坦誠讓他們在共努力、共患難的歷程中構筑起了友情與信任。影片結尾處阿娟想要挑戰擎天柱,直接向隊友阿貓坦言:「阿貓,你相信奇跡嗎?但是沒有你把我用力甩出去,我做不到」。
不是一群人待在一起,便可稱之為團隊。不是一群人有個共同的目標就可稱之為團隊。「雄獅少年」的故事告訴我們,團隊是一群為了共同目標走在一起的人,各自傾注全力,彼此真誠相待。這群伙伴在一起,便迸發出了驚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