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的經濟收入水平越來越高,老百姓對于大健康保健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一方面是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和巨大的患者群體,另一方面卻是大量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現實的難題還橫亙在行業從業者的面前。基于此國家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綱要,將整個大健康產業定位成為國家重點關注的戰略性產業,希望通過持續深化中國的醫療改革,來造福廣大百姓的健康福祉。
目前全球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身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而大健康行業波譎云詭,風起云涌,行業政策頻發,競爭廝殺激烈。從最初的集采,藥品零加成,控制藥占比,兩票制,到仿制藥一致評價,分級診療,以及最近的帶量采購和雙通道政策,VUCA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國大健康行業的時代特征,而逆流、震蕩、破界才是這個產業的主旋律。
在這樣的時代特征和主旋律之下,只有富有感召力,敏捷、彈性、韌性,和有更多對外接口的組織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做大做強。而要實現這一切,人才永遠是第一資源。
醫藥醫療行業在評審審批加速、帶量采購、醫保談判常態化的種種形勢下,醫藥行業的各大玩家都在紛紛尋找能夠破局的商機和模式。為了應對帶量采購常態化,各大藥企都在紛紛轉型加大創新的力度,無論是剝離非核心的成熟藥,放緩「Me too Me Better」的速度;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從「Fast Follow」轉向「First in Class」;亦或是外部許可引進,同時加快布局院外市場,零售市場和基層縣域市場,來應對VBP給院內市場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應當具備自適應和自成長的特質
正如達爾文所說的「適者生存」: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適應變化的。在「變才是唯一的不變」之時代,沒有前者經歷過現在的一切,因此也沒有任何的成功路徑去遵循或成功經驗去復制,所以領導者們必須具備自適應和自成長的特質,在探索中、理解中、反思中、體驗中去適應環境,獲取成長。
要從強執行向定方向、做決策轉變
根據DDI最新研究出爐的十年領導力大數據評鑒報告「中國領導者十年領導力圖鑒」顯示: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的最大能力優勢就在于推動執行、結果導向、使命必達、追求卓越。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職業經理人致勝的不二法寶,但是近年來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大健康行業的環境和形勢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更需要高管們具備從無到有去創造商機的膽識和魄力;向企業員工熱情宣導企業愿景的能力;知道如何在波譎云詭的商業環境中制定方向;在不確定性面前制定決策,而非一味地低頭做事和執行。
深化協同合作也是行業高管必修的新技能
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新生態的打造離不開協同合作,如果說以前的合作還停留在組織內同部門和跨部門之間的合作,那當下的協同合作,應該是跨組織,跨行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跨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造一個創新的生態圈,從而實現業務的共贏和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