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領先的人力資源智庫HRflag主辦的2023年中國人力資源行業年度盛會「極幟大會」圓滿落幕。DDI大中華區高級咨詢總監孫逸彬先生,不僅為到場參會的各界人士帶來了主會場演講——「取勢行遠:時代給HR領導者的新命題」,并在當晚舉行的年度旗幟性獎項2023「極幟獎」頒獎典禮上,代表作為本屆「極幟獎」評審伙伴的DDI發表主題分享。以下為其演講的精彩實錄。
過去三年,商業環境的搖擺,暗示著每一家組織都必須不斷進化和迭代出新的能力。正如在過去一年中,降本增效成為了許多組織的關鍵詞。那么,對于HR領導者而言,商業環境又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暗示呢?
20多年來,DDI始終堅持以全球大規模領導調研「全球領導力展望」助力HR及領導者睿觀當下,展望未來,助力組織取勢行遠。在最新的「2023全球領導力展望|中國報告」中,我們通過數據發現,HR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在調研中,我們將HR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分為三類——反應者(Reactor),合作伙伴(Partner),預期者(Anticipator):
·反應者:制定并確保員工遵守政策;回應業務需求;部署基本舉措來管理人才。
·合作伙伴:與業務部門協同達成共同目標;與業務部門分享有關人才缺口的問題;提供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預期者:與業務部門協同達成共同目標;與業務部門分享有關人才缺口的問題;提供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回顧過往近十年HR角色的變化,尤其是疫情這三年來的變化,我們可喜地看到,盡管這段旅程不易,但更多的HR伙伴成為了真正業務「合作伙伴」。但值得警覺的另外一個數據是,過去10年中,「預期者」正在減少。的確,當我們越關注眼前的逆境,就越不易關注長遠的未來。
當我們越想要在VUCA的商業環境里去看清局面時,就越急著想要看清眼前短期的局面,也就越容易掉入VUCA的商業環境里,被環境所裹挾。所以,對于HR領導者而言,下一個命題就是——如何成為駕馭體系的前瞻預期者。
我們總結了三大關鍵要素,與HR伙伴們分享:
1.找到系統性人才挑戰
2.構建有活力的高潛梯隊
組織要想構建有活力的高潛梯隊,人才密度就至關重要,然而如何構建人才密度呢?高潛人才的板凳實力很關鍵,而板凳實力的關鍵在于「活力」。
「2023全球領導力展望」調研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全球企業的板凳實力不容樂觀。但12%擁有強大板凳實力的企業,無論是業務表現,還是吸引和留任人才,抑或是預防職業倦怠方面的表現,都遠遠好于其他企業。
那么,我們要如何提升組織板凳的實力、潛力和活力呢?以下兩大關鍵點值得關注:
第一,要釋放潛力,培養高潛人才,就要盡早開始。潛力,要么會被盡早挖掘,要么可能會被盡早埋沒,所以我們必須要和時間賽跑。如果你發現高潛人才選出來之后,沒能讓組織感受到一種高潛人才應有的朝氣和活力,那么有可能他們的活力已經被組織的流程、機制、論資排輩等提前耗盡。
第二,每一家企業在談及高潛人才時,都會有高潛人才的畫像。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選高潛人才時,有標準不代表要標準化。并非所有的高潛人才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所以有標準是好的,但一味追求標準化可能會讓企業的高潛人才丟失應有的活力。
有標準但不標準化,應該從何處著手?DDI發現,現在的商業環境最需要的高潛人才往往有四種類型:探索方向型人才,驅動增長型人才,強化執行型人才,塑造環境型人才。這四類人才各有所長,因此要把他們放到對的「戰場」,進行針對性的發展,針對四類人才的不同做好帶教,同時也需要根據他們各自的個性特點等做好管理預警,避免「掉坑」。
3.營造數據驅動的成長型組織
DDI移動學習產品英躍?30萬+的學習數據揭示,影響學習和培訓效果的關鍵因素——練習場景數量,練習次數,情境模擬得分和情境得分穩定度。
每一家企業,購買的不是培訓,而是培訓效果的轉化;企業想要的不是課程,而是領導者最終的成長。所以,當我們找到了終極杠桿——基于場景化的練習,DDI就將創新的重點聚焦在多點練習、層層遞進的智能作業、情境模擬、智能陪練等,并且將這些都貫穿在整個學習發展當中。
我們堅信,用數據去驅動練習,用數據去驅動成功,營造數據驅動的成長環境時,領導者的學習成長就會伴隨工作共同發生。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