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時代怎么變,企業還是需要領導者來管理及帶領團隊完成任務,尤其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扁平化管理的小團隊或小分隊作戰模式提高敏捷性和運轉效率。小分隊也需要領導者,企業的領導力下沉,是不可逆的趨勢。
那么,企業在設計領導力培訓時,需要考慮什么,才能讓企業的領導力培訓更有效,達到重塑領導者正確的領導行為的效果呢?
很多企業,因為培訓預算有限,所以會把大部分花在中高層。當然,中高層對企業的未來很重要??墒?,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和任何的專業一樣,領導力是需要時間培養的。
等到這些領導升到中高層崗位再來培育人才,為時已晚。因為年紀越大,職位越高,慣性就越大,也越為自負,要改變自己,養成新的領導行為其實不容易。
從基層領導崗位開始,比較有機會透過培訓養成正確的領導行為。那么,當這些人晉升成為中層及高層領導者時,也能夠為下屬領導者們提供正面的示范,更有利于企業建立共同的領導語言及行為。
很多企業進行領導力培訓時,會一味著墨在一些高大上的主題,如戰略思維、創新思維等。這些的確很重要,但在學習這些進階能力時,你也需要同時思考,一個領導者所需要的基礎能力,他們打好根基了嗎?
因為,不論時代怎么變,有一些領導者所需要執行的要務,以及相對應所需要的基礎能力,是長青的。所以,企業應該針對基層領導崗,建立體系化的基礎培訓,替基層領導崗打好領導力的基礎。
中基層領導者要務及對應能力參考
當培訓伙伴在選擇培訓課程時,多半都很注重講師是否有同行業的經驗,這點固然很重要,然而在領導力培訓的領域,你更需要注意課程的內容是不是有體系化的技巧及步驟。
與領導相關的能力如輔導、授權等,都是相對抽象的。如果課程只是「有經驗」的講師來傳「道」傳「心法」,就會出現學員聽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培訓結束后要如何實操,在課程中卻是沒有涉及到的。
所以,好的領導力的內容需要「化道為術」,才能落地。以輔導為例,所謂的「術」,包含了如何辨別績效及行為問題,怎么找到原因,如何透過對談,讓下屬對問題有一致的認識,并承擔改善的責任。
我參加過很多領導力培訓,講師知識豐富,PPT洋洋灑灑幾百頁,講師在臺上講得熱情四射,但是走出這間教室,我到底學會多少,又能「做到」多少,實在很有限。
各位要知道,習得知識不代表已經具備這個能力,需要「做得出來」,才代表已經具備能力了。
所以,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講授技巧步驟,只能占1/3至1/2的時間,剩下2/3至1/2的時間,都應該要放在練習及反饋上,讓學員反復練習課堂所教的技巧,這樣回到工作中才能順利應用。
如上所述,當我們提供學員演練的機會時,也需要給學員提供明確且聚焦的反饋,譬如,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在演練中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是吻合課堂所教的技巧,以及什么違反了課程所教的技巧,建議他們怎么調整。如此,學員走出課堂時,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要繼續保持和繼續加強的技巧。
然而,我見過一些講師,雖然能「說得一口好菜」,卻不能「燒出一桌好菜」。這樣的講師,怎么會提供學員聚焦且明確的反饋?又要怎么指導學員彼此提供聚焦且明確的反饋呢?
在前面幾點中,我們也陸續談到講師的重要性。我從事培訓教學20余年,傾向于別人稱呼我為引導師,而非老師。因為,在成人學習的世界,他們的學習是被「引導」,而不是被「教導」出來的。
一個好的引導師,能激發學員的學習意愿,也能激發他們的思考力,讓他們一步步地體會認識到所教技巧的重要性,并進而應用。
一個好的引導師需要具備如下特色:
提出好的問題,引導學員循序漸進地思考;
肯定、鼓勵學員,以激發學習意愿;
針對所教技巧舉出工作場景的例子,以幫助學員理解如何應用;
能夠親身示范課程所教的技巧,幫助學員模仿所教技巧;
能夠給予學員明確聚焦的反饋,來幫助學員應用技巧。
以上,是在策劃領導力培訓時應該要考慮的6大基本原則。掌握這些原則,不僅可以讓企業的領導力培訓更有效,也能夠贏得被培訓部門的認同,從而使項目更順利地展開。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
本文基于《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調研數據,探討中國企業領導力發展資源的投入現狀及錯配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助...
重大的變革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機遇。當下,制造行業想要抓住時代的機遇,需要系統性打造組織永續的力量,才能夠在整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