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培養年輕干部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加強和改進年輕干部工作,要下大力氣選拔培養優秀年輕干部,這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關系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戰略任務」。
DDI進入中國20年來,服務過眾多央國企,在年輕干部培養這一主題上積累了諸多洞察與創新積極的培養實踐。要走好年輕干部培養這條路,首先就要認清當前年輕干部的能力現狀,以及在人才選拔和領導力培養上應當避免的誤區。
干部年輕化建設工作的推進,「揠苗」的同時未能「助其成長」
通過對DDI過往10年領導力評鑒數據庫中國企干部評鑒數據的匿名分析,我們發現:伴隨干部年輕化建設的深入,更多年輕干部得到提拔。這些「機遇型」的年輕干部,多數是基層工作的帶頭人,雖然數量龐大,但應對多變的市場經營環境,在「理事」和「帶人」上充分做好準備的不多。并且,數據還顯示,能力兼備的「成熟型」年輕干部在過去五年比例驟降。
多數中基層干部「強執行、弱決策」,在適應未來變革的關鍵能力上未能做好準備
中基層干部在處事方面普遍更關注執行、弱于決策,更傾向于聽從上級的安排,有條不紊地推進任務執行,但主動打破常規、挑戰現狀、主動創新實踐的動作較少。多數干部具備協同合作的意識,但真正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心聲,通過調查研究做出高質量決策的能力仍有提升空間。
基層干部人數眾多,覆蓋培訓難度高,標準難統一,培訓內容未能鏈接業務
不同層次、專業、崗位的年輕干部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略有差別,并且能力標準較難統一。而千篇一律的培養模式,注重企業培訓過程而忽略了與實際工作的聯系,造成培養工作流于形式。只有理論學習,缺乏落地實踐。
青年干部選拔與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干部任用,以上的常見情況會導致選拔和培養成效不理想,而要提高成效,需要關注以下議題:
年輕干部的選拔和培養:明確優秀干部的標準和要求,并將能力要求具體到關鍵行為
優秀干部標準是一個不斷進化和發展的過程,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后疫情時代又明確了年輕干部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抓落實能力」七大能力。
干部的選拔和培養必須堅持新時代好干部的標準,國有企業要在最新政策指導下,結合企業戰略、文化重點、崗位天職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層級干部的能力標準,將具體的政策能力要求轉化為可評估、可觀察、可培養、可展現的關鍵行為點,讓選拔評估的過程更客觀,讓年輕干部的能力提升更有抓手。
年輕干部的選拔:善用科學工具,高效盤點,精準識才
未來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需要更多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不論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只要有能力、有潛力,都可以作為后備干部進行選拔和培養,不應受到工作年限的限制。國企年輕干部選拔,要在傳統民主評議的基礎上,結合科學合理的能力及潛力的測評工具,高效盤點,精準識才。
年輕干部的培養:差異化培養模式,分層分類,聚焦短板,訓戰結合
針對中高層核心關鍵崗位的年輕干部,培養內容上應以重點能力「精細化」培養為原則,培養形式上系統化設計學習旅程,分階段、分主題的形式,將課堂學習與在崗實踐、個人能力提升、人才任用相結合;針對廣大基層年輕干部,培養內容上以基礎能力素養系統「掃盲式」學習為主,在培養形式上采用線上學習、線下領導力翻轉的培養模式,通過輕量化、主題式的培養模式,快速批量復制推廣,幫助基層干部掌握基礎能力相關理論、方法和工具,通過在實踐鍛煉上花心思,彌補年輕干部缺乏「多崗位鍛煉」的短板。
強化年輕干部的選拔和領導力培養,建立起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能切實為國有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DDI作為領導力評鑒與發展專家,力求通過提煉、總結和分析過去十年國企干部的評鑒數據,精心篩選、沉淀標桿企業在干部選拔、培養、任用方面的管理智慧,為組織內部領導者與人才發展專業人士在干部年輕化建設方面提供更多借鑒。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
本文基于《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調研數據,探討中國企業領導力發展資源的投入現狀及錯配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助...
重大的變革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機遇。當下,制造行業想要抓住時代的機遇,需要系統性打造組織永續的力量,才能夠在整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