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I重磅發布「制造行業人才發展成功實踐手冊」,探尋和分析制造業多個重點領域的發展趨勢、行業挑戰、人才挑戰及應對之策,希望通過分享制造業領導力實踐新洞察,助力制造企業開拓思路,找到提升組織領導力的最佳途徑,從人才端助力企業組織永續,推動實現中國制造基業長青!
制造業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也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開放進程不斷深化以及在國際市場上的持續磨煉,我國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從一個制造業極其薄弱的國家,一步步成長為制造業強國?;仡欉^往十年,中國制造業升級如火如荼,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物聯網、云計算、AI等新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讓中國制造業步入集智能化研發和生產于一體的完整鏈條。
面向未來,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僅面對的是產品、服務與技術的創新,其本質更是商業模式與管理的創新。對于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說,從生產到運營的改變,以具有跨界、融合、協同特征的新型創新載體為核心的制造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智能時代未來已來,而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因此必須圍繞不同的創新來看人才挑戰。
1、降本增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體現在成本優勢,但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貿易摩擦成為常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難以為繼,企業極力追求管理程式上的精益作業,降本增效。
2、數字化
通過采用數字「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將數據應用貫穿于各個環節,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根據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便捷且高效地提供定制化產品。
3、全球化
當國內市場競爭白日化,銷售毛利會逐漸趨向于零,轉戰海外也就成了持續「造血」的一大機遇。
4、人才荒
高精尖人才稀缺,難以服務于不同領域的制造業企業,存量人才隊伍不足,質量也難以滿足轉型升級的相關需求,這已成為制造業的一大痛楚。「人才荒」歸根結底還是整體「人才池」不足的問題。
根據DDI多年的項目經驗,我們總結出4大類13小類系統性人才挑戰。聚焦制造業市場環境與行業挑戰,DDI發現其人才挑戰普遍集中在「斷層類問題」:
·關鍵崗位斷層:制造業要降本增效,在精益生產的關鍵流程上,決定效率的崗位一定是制造業的關鍵崗;與此同時,以技術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同時,行業正在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但創新產品和服務因缺乏關鍵崗位人才,尚未跳脫現有競爭創造新市場,或對用戶的購買使用習慣產生變革性影響。
·數字化人才缺口:數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點,需要依托更多的數字化人才實現。
·全球化、復合型人才缺口:商業模式創新最大的益處是幫助企業跳出傳統競爭紅海,尋找到藍海。新的制造業生態特征是:跨界、融合、協同;而出海并布局全球化業務,需要培養全球化人才及復合型人才。
通過對中國高層領導者近十年間的個性測評數據進行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并比較不同類型高管在各項領導技能上的評鑒結果,我們總結出了高層領導者的五種典型樣貌:
·務實型高管:謹慎、務實、低調;他們致力于讓組織保持流暢運轉,在設立架構完成任務方面,非常有效率。
·建設型高管:善于發現新機遇,并不斷強勢推動。這類領導者在「商業嗅覺」和「結果導向」上脫穎而出。他們善于發現商業機遇,也抱有極大熱情抓住并兌現機遇,達成目標。他們的「影響力」在人群中相對較弱,較低的換位思考會限制他們能影響的范圍。
·組織型高管:此類人才展現出了最出色的引領變革與高管執行力,以及較高的影響力。他們是人群中少見的愿意主動體察、回應他人情緒的那一類高管。他們很有可能在組織變革階段脫穎而出,走到決策桌前 。
·際遇型高管:這類領導者所有能力項表現都偏弱,很有可能是組織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組織成長,自然而然晉升至領導者的位置,并未經過合理的篩選,是因「機遇」而來的領導者,也是領導力尚未就緒的一群人。
·創新型高管:好奇心強,喜歡社交,愿意直面風險;他們最有能力創建藍圖,解決棘手問題。
接下來讓我們聚焦制造行業各層級領導者的梯隊實力:
·制造業高管樣貌
制造行業際遇型高管占比最多(24%)。與其他產業相比,制造業在組織形式和資源調配上,都最接近「軍事組織」,依靠明確的流程、更嚴格的控制,來降低長鏈條中的不可預測性,更有效地落實計劃指令。
而現如今,在工業4.0的浪潮下,借助數字技術,改變決策模式,優化資源調配對組織的價值極大,組織也必然不可長期保持過去的形式。過去的行業邏輯與組織形式將不復存在。這就意味著,未來制造行業的高管任重而道遠,制造業高管能力的提升,值得所有企業提前關注與投入。
來源:DDI中國領導者十年領導力評鑒數據
·制造業高管領導技能概覽
整體來看,首先,制造行業高管能力缺口最大的是「企業家精神」(53%),這項能力關乎于新機會的探索和把握;智能化轉型中商業模式的探索需要高管有足夠的能力把握商業機會,并「制定運營決策」。數據表明,制造業高管的優勢在于對于結果的重視和較高的執行能力,但是僅憑這些優勢還不足以使制造業領導者實現智能化轉型。相較不擅長的技能,可以依靠流程之外的因素進行影響,洞察市場、識別機會,推動創新這幾個關鍵能力也有待發展。
展望未來,制造業正在通過技術驅動業務實現價值創造,對于領導者的要求有了質的變化,需要了解技術領域的發展與機遇,能突破固化的思維模式與成長路徑依賴,能將業務與技術深度結合,兼具戰略理解力和執行力的探索者、排頭兵與生態連接者。
來源:DDI中國領導者十年領導力評鑒數據
·制造業中基層領導者準備度
從制造業中基層領導者領導力準備度來看能力排名,排在第一的是「計劃與組織」,排在最末的是「制定決策」。誠然強勁的「計劃與組織」能力能夠幫助組織更快地趕路,但是快速到達目的地的前提是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如果我們選擇的方向是錯誤的,那么我們走得越快,錯得也就越遠。
制造業要持續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化無疑需要更多的創新。根據能力排名,「推動創新」排在第九位,制造企業需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有開放的環境和氛圍來包容創新,是否有鼓勵創新的價值觀和激勵機制,是否有針對「推動創新」相關技巧的充分賦能等問題。
「客戶導向」位列十項能力的倒數第三位。產品與技術的創新是除了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外,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只有真正地理解客戶的需求,給客戶帶來價值,組織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來源:《十年·見證:中基層領導者十年領導力解碼》
關鍵1. 打造策略性人才管理體系
首先,組織人才戰略是通過戰略性的人才規劃進行前瞻性的管理,確保組織能力滿足企業短期及長期的商業目標。分析探討組織的競爭力和業務成長需要構建在哪些關鍵崗位之上,并量化關鍵崗位的人才缺口。將人才盤點變成組織的年度例行,并嘗試通過人才盤點數據回答組織人才是否充足,人才結構是否健康,組織內頂尖人才的密度是高是低等問題。通過問卷和訪談調研等形式,對組織當前人才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收集反饋,從而做到對當前體系強度心中有數。
同時,基于了解到的現狀,研討當下業務發展最需要加強的人才管理體系環節,并為此設定中長期的體系補強規劃。最后,基于對關鍵崗、人才現狀、人才管理體系的把握,定義出對組織最關鍵的幾項戰略性人才項目,從而夯實關鍵崗,提升人才密度,改善人才結果,同時以點帶面補強人才管理體系。
關鍵2. 搭建人才培養體系
組織需要構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應對現在和未來的業務發展。企業需要根據戰略與業務的變化重塑用人標準,對各層級人才的樣貌及時做出調整。在制定清晰的人才標準后,基于標準先評估、盤點,再進行針對性的有效培養,強化「訓戰結合」的培養方式,有效提高人才準備度。
關鍵3. 聚焦HR賦能
企業HR往往最了解組織內的人才狀況與對應的業務需求,企業需聚焦資源助力HR成長,以便協同組織與業務的提升。通過對企業HR的賦能,內化及轉訓,組織可以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內部可復制迭代的培養體系,建立人才培養生態,成就長期可持續的組織永續的力量。
DDI陪伴制造行業的組織一路走來,沉淀積累了海量的數據、洞察與實踐,從中篩選出汽車、能源及能源裝備制造、智能制造這三大重點細分領域的八項人才發展與管理實踐,旨在為制造行業的領導者與專業人士,在人才發展與梯隊建設方面提供更多借鑒,立即下載。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