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UCA商業環境下,高管的每一天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有人游刃有余,有人舉步維艱。令人遺憾的是,盡管高管們披荊斬棘、費盡心力,但根據麥肯錫2019年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在成為高管2年后,仍有46%的人被認為是失敗的、令人失望的高管。
過去數年間,DDI在研究了眾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后驚訝地發現,那些在挑戰中陷入困境的高管們,往往都是在新挑戰來臨時,沒有看清這些業務挑戰背后的本質。
誠如電影《教父》中所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一生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我們結合DDI數以萬計的高管評鑒和發展項目經驗,以及超過200位心理學博士的科研沉淀發現,高管工作中常見的挑戰往往來源于挑戰背后隱藏著4大類壓力,即:統領業務的壓力、打造團隊的壓力、廣結人脈的壓力以及領導自我的壓力。每一類壓力下所散落著的壓力點,又會讓高管們陷入不同的陷阱。
那些總能戰勝新挑戰的高管們究竟做對了什么?陷入困局的高管們又該如何破局?才能更好地預判或跳出陷阱,應對挑戰呢?
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一窺其中奧秘:
戰勝挑戰的高管:躬身入局,統領業務
VS
陷入困境的高管:事必躬親,格局不開
成為高管后,統領業務的壓力隨之而來。無論是負責盈虧,還是管轄部門,都要駕馭復雜度、風險度和不確定性更高的商業決策,躬身入局已成必然。
然而,躬身入局又與事必躬親截然不同。對高管而言,事必躬親極有可能是一場「災難」:
當你將時間浪費在瑣事之中,根本無暇思考長遠;
當你深陷具體事務中,思考的視角也將受到局限;
當你無法做出取舍,何談將資源戰略性地聚焦,促成業務成果……
躬身入局的可貴之處在于,既能深入自身的業務之中,又能將自己的思維抽離出日常搏殺的沙場,跳出業務既定的慣性,站到局外去看局。要戰勝VUCA商業環境中隨時來襲的挑戰,高管們既要身在局中,又必須心系局外。唯有全面、系統、前瞻地看問題和思考業務,從全局把握業務的發展趨勢和規律,才能更有戰略性地做出決策。
戰勝挑戰的高管:賦能團隊,凝聚人心
VS
陷入困境的高管:獨善其身,權責不明
身為高管,往往管理著層級復雜和規模龐大的團隊,這也意味著需要更豐富的領導力技巧,來打造更高效的團隊。那么,究竟應該怎么做?
谷歌副總裁及領導力發展顧問弗雷德·考夫曼在《意義革命》一書中寫道:「卓越的領導者就像一面旗幟。人們不是為這面旗幟而戰斗,而是為這面旗幟所代表的意義而戰斗。偉大的領導者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不是在經營人力資源,而是把價值和意義賦予人們。」
這段話暗含的意義就是,在打造團隊時,高管的工作之一就是適時「讓路」。與其事事抓在手上,看似掌控局面,實則到處「救火」;不如從「實干家」化身「指揮家」,傳遞愿景,凝聚團隊,在工作中充分授權、賦能每一位團隊成員,讓他們走到臺前。適時「隱身」,靜待花開。
戰勝挑戰的高管:廣結人脈,開疆拓土
VS
陷入困境的高管:人際疏離,固守邊界
高管們往往面對著更加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無論個性原本如何,企業內部人際關系的主動經營,外部人脈網絡的積極拓展,都是避無可避的現實。畢竟,若只專注工作,不擅交際和借用外力,不僅自己身心俱疲,團隊在需要進行外部協同時,也會陷入苦戰。
根據DDI對過去數十年的高管評鑒和發展數據的分析,高管的人際效能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能力。尤其在平臺、生態圈日益崛起且變得越來越重要的今天,一位高管是否能夠很好地建立自己的人脈圈,贏得更多內外部的支持,與未來業務的成敗息息相關。
正因如此,今天的高管需要更主動、更有前瞻性地擴展和經營人脈,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進而提升部門間的協同效應和戰略的執行效果。
戰勝挑戰的高管:轉換思維,駕馭自我
VS
陷入困境的高管:自知不明,自我設限
身居高位看似風光,備受矚目,但高處不勝寒,一言一行都更容易被放大,所造成的影響也更為廣泛。
以如今的信息散播速度,高管們的言行動輒即會造成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市值暴漲或蒸發。于是,為避免差錯或失敗,有些高管越發謹小慎微,寧愿固守原本的套路,也不走出舒適圈。殊不知失敗是學習的最好機會,越早失敗可能越容易成功。與其當外部商業環境變化挑戰來襲時手足無措,被動迎戰,不如刷新思維,勇于嘗試,倒逼自己突破。
有高管在害怕失敗中自我設限,也有高管在周圍人的恭維中越發自負。然而,「捧」聲中往往蘊藏著未來的「殺」機。因無法獲得坦誠反饋而產生自我認知的偏差,無論是高估自身價值,還是高估自身能力,結果都可能是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可妄自菲薄。高管唯有時時自省,創造環境尋求真實反饋,不斷刷新自我,才能更好地把控精力和工作節奏,為快速適應不可預知的變化做好準備。
本文基于《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調研數據,探討中國企業領導力發展資源的投入現狀及錯配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助...
重大的變革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機遇。當下,制造行業想要抓住時代的機遇,需要系統性打造組織永續的力量,才能夠在整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