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如果戰略比行業慢半拍,這叫應變;如果戰略比行業快半拍,這叫前瞻;如果人才比業務慢半拍,這叫缺口;如果人才比業務快半拍,這叫布局。為什么奈飛(Netflix)和華為可以在危機和逆境中實現第二曲線的創新與爆發?因為它們無論危機到來與否,早就做好了創新和應對危機「打硬仗」的準備。哲學中有句名言,「凡是殺不死你的,定會讓你更加強大」。
DDI認為,抓住人才戰略的四大關鍵點,就抓住了人才戰略成功的訣竅,具體如下:
DDI根據多年的項目經驗發現,企業所面臨的人才端的挑戰可以總結成四大類、13小類的系統性人才挑戰。這四大類人才挑戰分別是老化類問題、斷層類問題、流失類問題和錯配類問題。在真實的商業環境里,企業的人才挑戰往往不會以單點的形式出現,而是存在系統性的人才挑戰,而每一類挑戰都有其典型的現象和相應的解決思路。
系統性的人才挑戰是我們需要抓住的第一個關鍵,因為組織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體系,人才挑戰絕對不會是一個單點的現象,如果抓到的是單點現象,那就說明一定沒有抓住根源。當我們在討論系統性人才挑戰的時候,其實是在檢驗組織的人才管理思路是否足夠前瞻。
奈飛的用人觀是「只雇傭成年人」,華為的用人觀是「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因為當只雇傭成年人的時候,組織不需要有太多的流程去束縛員工,當員工與文化相融合之后,奈飛就時刻準備好思考如何創新;華為的干部則全都是起于一線,自然從基因上時刻準備著打硬仗。組織的用人觀念一定要與文化和業務完美契合,這是第二個關鍵。
過往,許多企業為了實現數字化轉型,都設定了數字化轉型的人才戰略。那么幾年過去了,哪些公司比較成功?它們又為什么能成功?找到量化的缺口,解業務的燃眉之急,是第三大關鍵。
作為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典范,西門子在設定人才戰略之初,將數字化的關鍵崗位分成三類崗位:戰略與營銷的關鍵崗,咨詢與分析的數字化關鍵崗,以及研發與落地關鍵崗。將關鍵崗位分類,測量每一類崗位的人才缺口,并針對性補足,便解決了最核心的人才挑戰。
制定人才戰略的目標是什么?不是單點做好某個人才項目,甚至不只是培養一群優秀的人才為業務所用,而是打造更強的人才管理體系。而這絕非一日之功,更非一年之功。
首先,要做到對人才體系有度量。如下圖人才管理體系診斷表所示,我們可以通過判斷組織的戰略聚焦能力、板凳挖掘能力、識人用人能力等核心體系能力所處的不同階段,來了解組織目前的現狀,進而去思考三年之后希望組織的體系、能力等強度走到哪里,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戰略的關鍵舉措,實現目標。
判斷一個企業的人才力,短期視角看的是企業的人才現狀,長期視角看的是企業的體系能力。為什么有些企業可以良將如潮?因為這些企業的體系能力配得上這些良將。
第一,抓住系統性的人才挑戰,就足夠前瞻的做到了業務戰略的前沿。
第二,抓住組織的文化契合,讓組織的用人觀和文化可以互相增強。
第三,抓住量化的關鍵人才缺口,以量化的目標去解業務之痛。
第四,抓住體系能力,以點帶面地沉淀組織的人才管理體系,讓體系配得上組織未來的成功。
如果你的企業現在業務發展快,人才成長慢,導致人才供不應求,關鍵崗位出現了人才斷層;或是試圖尋找企業的第二曲線,而缺少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恰恰成為了成功的瓶頸;抑或是變革正在進行,人才成為了變革轉型之痛……此時,跨越這些障礙的關鍵就是,制定一個既提前布局,又以終為始的人才戰略。
關于DDI 人才戰略規劃
DDI人才戰略規劃解決方案通過解構組織戰略、業務挑戰和人才挑戰,幫助組織辨識關鍵崗。并圍繞關鍵崗,量化人才缺口,繪制出夯實人才數量與質量的路線圖。同時診斷組織的人才管理體系,設計出人才管理體系的升級路徑,了解詳情。
*本文為DDI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出處!
本文基于《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調研數據,探討中國企業領導力發展資源的投入現狀及錯配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助...
重大的變革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機遇。當下,制造行業想要抓住時代的機遇,需要系統性打造組織永續的力量,才能夠在整個制...